一、什么是关键行为?
关键行为是指以用户在 app(小游戏)内的某一「关键行为」作为广告转化目标,通过回传关键行为转化数据精准寻找用户,进而提升变现效率+跑量能力的核心转化产品;
【展示 -> 点击 -> 激活 -> 关键行为 -> 留存+回收】
基本使用方法
目标寻找方法
1.1、行为特点
- 强相关性:通过从激活行为之后的用户广告行为推导关键行为定义,或通过后端回收考核指标倒推关键行为节点,来寻找与回收考核指标强相关的关键行为;
- 时效性:关键行为发生事件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 6-12 h以内)即可发生,从而尽快回传转化数据,作用于投放计划模型;
备注:传统的关键行为事件,例如关卡通过,停留时间等并不能完全与收入挂钩,从而在优化效果上存在波动,关键行为事件应该直接作用到与广告收入强相关的指标上,例如IPU,广告ARPU等;
关键行为指标的选取应该与后端考核指标
(1)总消耗=激活数*激活成本=关键行为数*关键行为成本
(2)激活成本=(关键行为数*关键行为成本)/激活数
(3)激活成本=关键行为成本*关键行为达成率
1.2、出价建议
关键行为出价=激活成本/(激活到关键行为A的转化率)*1.1
IAA类抖小建议出价>10元的行为,10元为核心基准,宜高不宜低,目前抖小大盘关键行为平均出价 15 左右;
- 例跑其它常规转化目标时,激活100个用户,激活成本5元,APP内到达关键行为节点的用户有50个,即关键行为成本10元;当直接投放关键行为时,出价应>10元,溢价幅度10-20%;
- 其它参考常规出价策略
- 在保障激活成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阶梯出价测试:10、15、20 分别对应不同的关键行为达成率,;
1.3、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指标
- 激活成本:15 元对应成本1.5-2元左右,控制激活成本最有效途径之一为控制出价,其次可通过调整埋点深浅干预关键行为达成;
- 激活到关键行为的达成率:建议在 20%-30%之间;低于 20% 时,关键行为定义较深,起量相对困难;高于30%时,关键行为定义过浅,与后端回收指标关联较弱,效益不明显;
目标选择建议
定义类型 | 定义范围 | 出价 |
IPU(激励视频观看次数)+ ECPM | IPU 5-10 ,ecpm 100-200 | 10-15 |
首日 ARPU | 0.5-1 | 10-15 |
首日 ARPU | 1-1.5 | 15-20 |
首日 ARPU | 1.5-2 | 20-25 |
二、关键行为投放注意事项
入局痛点顾虑及解决方案
难点 | 具体情况 | 解决方案 |
数据层面 | 想使用关键行为,但不具备打点能力所以无法入局 |
|
数据层面 | 无法拆分用户级别数据颗粒度,无法判断用户是否达成关键行为 |
|
数据层面 | 数据看板不完善,无法实现根据效果对计划层级进行调控 | |
KPI指标 | 低激活成本要求:因产品特性or测试结果认定产品只能承受超低激活成本,否则ROI难以达到考核标准 |
|
KPI指标 | 次留KPI要求:关键行为不对次留进行卡控,产品走长线方向对次留有明确预期; |
|
关键行为 - 现阶段基建 benchmark 参考
总消耗=账户数*单账户ARPU=有消耗账户数*有消耗计划数*单计划ARPU
有消耗计划数=在投计划数-衰退计划数+新建计划数*冷启动通过率
日耗目标 | 日均有消耗账户数 | 日均有效计划数 | 日均新建计划数 | 日均有消耗素材数 |
50w+ | 50+ | 3000+ | 1500+ | 5000+ |
10-50w | 20+ | 1000+ | 500+ | 1500+ |
0-10w | 10+ | 500+ | 100+ | 500+ |
- 从消耗公式角度拆解,核心需关注日均新建计划数与冷启动通过率指标,新建计划时需关注新素材使用配比,建议使用新素材计划占全部新建计划比例在15-30%区间,避免老素材占比过高导致素材重复挤压影响新建效率与计划跑量能力;
冷启动提升拆解方向 | 解决策略 |
持续稳定的基建 |
|
保证充足预算 |
|
出价策略 |
|
优质账户+优质计划培养 |
|
三、进阶玩法:关键行为增量 TIPS
增量技巧tips
难点拆解 | 拓量策略 | |
如何起量?
| 技术要求 |
|
如何起量?
| 目标选择 |
|
如何起量?
| 玩法建议 | 测试方法:
出价:
|
如何起量?
| 关注结论 |
|
如何快速增量?
| 玩法建议 |
|
成本波动问题应对tips
计费比=成本/出价
难点拆解 | 解决策略 |
冷启动期间 |
|
冷启动之后 | 若在投放3天之后,整体的计费比还是高于1.3以上,证明大量计划在跑冷启动的赔付,整体跑量的稳定性较差,建议拆分站内外针对异常的流量端做调整,具体可分以下计划类型调整:
|
四、关键行为常见问题QA
1、关键行为自动出价出现成本高问题,后续如何维护?
答:当出现高成本时,需关注关键行为的成本和考核指标是否强相关,如果满足预期,建议正常投放,如果不满足预期,建议适当的调整出价
2、关键行为计划衰退快怎么办?
答:是正常现象,关键行为的埋点要比激活/次留深,因此冷启动通过率更低,同样量级的计划上新,能通过学习期的计划要更少,也更容易衰落
3、因此需要强化基建上新和素材的优化,以保证关键行为的正常投放
答:一个包是否建议定义多次行为?多次更换行为是否对包会有影响?会把包维度模型带偏吗?
4、同一个包可以定义多种行为,只要客户自身技术支持,可以区分不同行为带来的数据
答:但不建议在同一个账户里测试多种关键行为,会由于不同行为的数据差异增加模型学习难度;
5、关键行为在多长时间内返回是有效的?首日,次日还是多日?
答:建议选取的关键行为需具有及时性,有助于模型积累样本,帮助转化率提升
24小时之内回传的均有效,多天回传的数据不具有参考性
6、前期第一阶段,建议用20%还是30%的深度行为?
答:激活到关键行为的达成率:建议在20%-30%之间;
低于20%时,关键行为定义相对深,起量困难;
高于30%时,关键行为定义相对浅,与后端指标链路过长,效益不明显
7、关键行为回传需要回传哪些数据,需要回传激活吗?
答:需要且必须,激活+关键行为同时回传,有助于模型使用激活回传的数据学习特征,降低初期可能的超成本&不跑量的可能性;